賴和年表

1894年(1歲)
  • 5月28日,(陰曆4.24)申時(午後三至五時)生於彰化廳線東堡彰化街市仔尾,父賴天送,母戴氏允,長子,原取單名河,又名葵河,家族大排行為第二。
  • 先生之先祖原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元歌都橫溪墟金場水口,曾祖為來臺第十四世賴應文(諱孔道,號文山),祖父賴知(諱欽嶽,號長鎮),祖母黃氏,父親名賴天送,母戴允。先生為第十七世,排行第一,下有弟妹六人,一人早夭,弟葵冬(廖棟)、賢浦、滄洧(賢穎)三人,妹梅、甘兩人。

1895年(2歲)
  • 12月29日,弟賴葵東出生。家人將其過繼彰化廖姓人家,戶籍名廖棟,成年後亦隨生父學做道士,賴家因此有三代人皆為道士。

1896年(3歲)
  • 兩三歲時,甚受秀才楊逢春先生(楊守愚父)鍾愛。先生有〈弔楊逢春仙逝〉詩云:「吾才兩三歲,提報或勞公。及長乖呆甚,徒沾惠愛隆」。

1898年(5歲)
  • 6月7日,大妹賴梅出生。
  • 先生曾自述對書房教育頗為畏懼,面對像「監獄」一般的書房,在〈無聊的回憶〉(1928)中就說:「當時有名的先生,多很注重竹把,可以說名聲是出在竹板之上竹板愈厚,打人愈痛,愈能得到世間的信任,名聲也就愈高,學生也就吸集的愈多。先生的教法,就只有竹板,捨棄竹板就失去教誨的權威似的,無奈何學生們了,先生的尊嚴也就在竹板面上。…打就是教育的根本原理,教育哲學就建設在竹板之上,所以先生的尊敬竹板,還比較在孔子以上」(前衛版二:236-237)。
  • 10月26日,入彰化公學校(原設於彰化孔廟,今彰化市中山路中山國民小學)。在其〈無聊的回憶〉一文中便提及:「我記得初入德門,是在整十歲的時候,讀日本書也同在那個時代」(前衛版二:230)。這一年中先生先進書房,復進公學校,也就是同時接受漢文與日文教育,上文中便記說:「無奈學校只有半日的授業,下午又不能不到書房去」(前衛版二:239)。

1900年(7歲)
  • 4月29,二妹賴甘出生。

1903年(10歲)
  • 10月9日,二弟賴賢浦出生,家族大排行第三。

1906年(13歲)
  • 11月4日,四妹賴養出生,翌日死亡(據賴家戶口謄本,無三妹資料)。

1907年(14歲)
  • 春,入設於彰化南壇(即南山寺,位今中山國小對面)旁地方父老為之所築之小逸堂,拜師黃倬其(黃漢)先生學漢文。先生與夫子黃倬其及同學相處融洽,其手稿〈小逸堂記〉中嘗云:「夫子動於誠,一時聞者亦競遣子弟從遊。因夫子教導有方,我等學生皆甚契洽,遂成一系無形之統」(前衛版二:197)。在三十多名學生中,同班同學有黃文陶、石錫烈、陳吳傳、楊以專、王麗水、張參、魏金岳、詹椿柏、石榮木、詹作舟等十人。晚年合組「晉一會」,逢十晉一,集會歡祝生日。
  • 先生同學詹作舟(阿川)回憶小逸堂生活時說,先生在同班十一人中,年紀最小,但作品所得點數最多,「可知其腦力已加人一等矣」(前衛版三:147)。

1909年(16歲)
  • 公學校畢業到考上醫學校這段期間,據〈無聊的回憶〉所載,先生家人原本不允許其上台北讀書,認為「頂港」到處是騙子,會被人拐去作豬仔賣,因此無奈的賴和只好選擇到「雜貨店」學做生意。便是在這段時期,先生對深受殖民教育影響的自己,在日本警察的蔑視下,感到了殖民教育對台灣人的心靈之殖民化影響的深遠,就是進一步使知識分子遠離鄉土與民族(前衛版二:241-247)。
  • 4月20日,考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第十三期,同學有杜聰明、翁俊明、吳定江、詹作舟等人,全體住宿,採取自治制度。

1909年(16歲)
  • 11月3日,新文協第三回全島代表大會在彰化街的彰化座召開,楊老居任議長,賴和任副議長。在此次會中連溫卿遭除名。

1910年(17歲)
  • 是年大稻埕組織天然足會、斷髮會。同學杜聰明斷髮,先生亦有可能於此年斷髮。另一說為一九一三年。先生曾有一首〈斷髮有感〉云:「漫學文明斷髮毛,翻來花樣更風騷。可憐受之予親者,卻使他人下剪刀」(前衛版五:236)。
  • 11月12日,三弟賴滄侑(賢穎)出生,家族大排行第五。

1912年(19歲)
  • 12月,先生與杜聰明自台北徒步歸梓,沿途有詩為記,在《1908-1914稿本》中先生曾記錄此事說:「年暇由台北徒步回家途中計費五日,始由三角湧沿中央山脈至頭份乃折向中港遵海濱而行,山嵐海氣殊可追念」(前衛版四:35)。並在〈旅伴〉中特別提到杜聰明相伴徒步之事:「思向風塵試筋力,火車不坐自徒行。吃苦本來愚者少,相隨難得有聰明」(前衛版四:35)。

1914年(21歲)
  • 4月15日,醫學校畢業,同期三十一位畢業生中列名十五。畢業後留在台北實習一段時期。

1915年(22歲)
  • 11月13日,與西勢仔庄王浦先生四女王氏草結婚。先生絕少在作品中提及自己的感情問題,但據堂媳劉素蘭(賴通堯之妻)的說法,賴和在廈門時期似與一護士相熟,並說:「他當初似乎也有一個要好的日本女友,以前我們整理他的信,曾見過這日本女人在接到他的匯款後寫來的回信。這女人好像是一個護士的樣子,所以我常暗自替他難過,在婚姻上完全不能如意,那種心情一定很難過」。劉氏且提及賴和在一次酒後曾唱起他最喜歡的日本歌「失戀的歌」,這些敘述或許能幫助我們多瞭解理性的啟蒙者較為幽微的感情層面。
  • 11月20日起,戶籍寄於嘉義廳嘉義西堡山子頂庄六十七番地。
  • 在嘉義醫院仍任筆生(抄寫員)和通譯(翻譯)工作。先生在此意識到「台灣人」身份所帶給他的屈辱,在〈阿四〉這篇自傳性小說中便提到:「阿四的自尊心,給這幾番話破壞到無餘了,醫院簡直不承認我們是一個完全的醫生。唉!這樣的侮辱,阿四想,就要厭憎嗎?不能向他抗議一聲嗎?結果不能,別人皆表示著十分的滿足」(前衛版一:267)。

1917年(24歲)
  • 6月,先生因在嘉義醫院工作頗不順遂,故返回彰化開設「賴和醫院」,但覺得依舊處處有「法」的干涉。手稿〈阿四〉中曾云:「開業以後,不自由反覺更多,什麼醫師法、藥品取締規則、傳染病法規、阿片取締規則、度量衡規則,處處都有法律的干涉,時時要和警吏周旋。他覺得他的身邊不時有法律的眼睛在注視他,有法律的繩索要捕獲他,他不平極了,什麼人們的自由?竟被這無有意義的文字所剝奪呢?但是他空曉得不平,只想不出解脫的方法來」(前衛版一:268)。
  • 先生行醫,據據當時賴和醫院的藥局生陳水發回憶說,賴和最得意的專業是小兒科,另外婦科與牙科方面也有看診,在彰化市頗富盛名。
  • 9月30日,「古月吟社」於環翠樓舉行詩會。古月吟社約在一九一七年成立於彰化,成員有賴和的前輩鄉紳、同輩友人及日本人,又由於該社可能固定在每年中秋聚會,故以「古月」為名。
  • 〈中秋日回憶〉(1924.9.13)之五詩末註:「丁巳古月吟社詩會在環翠樓」。
  • 10月6日,彰化「崇文社」成立,是日在彰化南垣武廟(今民族路關帝廟)舉行盛大祭典,恭迎倉頡、沮誦二聖,並開幕安位,主祭官為與賴和相熟之彰化廳支廳長井野邊。

1918年(25歲)
  • 1月1日,長男志宏出生,1月22去世。先生共生有子女九人,但有五人不幸早夭,僅有二男二女成長,分別名為燊、洝、彩鈺、彩芷。
  • 2月25日,正值元宵節,先生自基隆出發,渡海前往廈門鼓浪嶼就職,以醫員身份任職於博愛醫院。當時除了各科的部長外,另有藥局長、台灣醫師五名(新瀉醫專畢一名、台灣醫學校畢四名),藥劑師二名、護士日本人、台灣人各四名,他們均享有總督府基層技官(年俸一百日圓)或技術員(每月津貼二塊日圓)的待遇,並以官員出差博愛醫院的方式續薪。因逢元宵節,先生在舟中寫〈元夜渡黑水洋〉記之,有句云「月正橫天夜正中,雪山高壓怒潮雄」、「幾點寒星當馬尾,一團雲氣辨雞籠」(前衛版五:366)。
  • 4月2日,於博愛醫院任內,先生與書記高萩青吉、看護婦竹內靜江甚友善。

1919年(26歲)
  • 年初,先生似有返台之行,有詩〈歸家〉、〈台北逢朔方君〉、〈(猶是嬌癡)〉。
  • 7月10日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第6848號刊出先生漢詩〈寄麗澤會諸子〉:「可憐烽火干戈地,萬里飄零作客身。桂節中秋將滿月,綺筵共享更何人。風聲數夜驚騷擾,鬼哭深宵辨假真。追憶諸君良會在,依時雅興一番新」。由詩意來看,此時先生應尚在廈門未還,故歸台時間當在七月中下旬。
  • 7月,中下旬,從博愛醫院退職歸台,仍於彰化行醫。寫作漢詩:〈別廈門〉、〈歸去來〉,後一首有句云:「十年願望一朝償,塞翁所得原非福」、「鏡前自顧形影慚,出門總覺羞知己」(前衛版五:394)。
  • 10月8日,中秋節,古月吟社詩友復集會於環翠樓,先生寫作〈中秋夜環翠樓小集〉,時井野邊因已離職未出席,故有句云:「共看古月青天上,回憶詩人井野邊」(前衛版五:317)。

1920年(27歲)
  • 秋,北壇側新築的小逸堂落成。
  • 9月26日,中秋節,新築之小逸堂於夏初開工,至仲秋訖工,小逸堂同人於新成之小逸堂聚會。先生在〈中秋日回憶〉(1924.9.13)詩末註明「庚申小逸堂落成」,並有句云:「同人似畏先生在,屢舞僊僊獨我狂」(前衛版五:461)。
  • 11月24日,在八卦山上豐亭飲酒憶舊,得詩〈十月十五夜豐亭月下回憶舊遊兼懷東行諸友〉,有句云:「一角軍山草樹煙,記得此地敞吟筵。昔年遊伴知何處,往事回頭忽幾年」(前衛版五:324)

1921年(28歲)
  • 8-9月,農曆七八月間,約七夕(8.10)到中秋節(9.16)前之間,先生夫子黃倬其逝世,其時小逸堂新築落成未一年。
  • 10月17日,加入「台灣文化協會」,並當選為理事。台灣文化協會在台北靜修女學校舉行成立大會,林獻堂任總理,楊吉臣為協理,蔣渭水任專務理事,另有理事四十一人,評議員四十四人,先生亦列名理事之中。手稿〈阿四〉中寫到發起人蔣氏推薦阿四擔任理事時,阿四寫信辭去理事:「古人云有死天下之心,才能成天下之事,足下所創事業,是為吾台三百餘萬蒼生利益打算,僕亦台人一份子,豈敢自外,但在此時尚非可死之日,願乞把理事取消。…」(前衛版一:270)不過事實上,在其他理事名單有所變動下,前後五次大會,先生仍然一直擔任理事。
  • 彰化無政府主義者吳慶堂(1911-1995)此年入公學校,嘗說於彰化公學校就讀時,常在放學回家途經僅一街之隔的「賴和醫院」,到賴和醫院之圖書館瀏覽新文學雜誌,並為看病的兒童、乞丐們畫素描,賴和頗驚其天分,曾勸吳父並欲資助吳慶堂赴日讀藝術學校未果。

1922年(29歲)
  • 1月18日,三男燊出生。

1924年(31歲)
  • 6月17日,文協彰化支部在北門外成立,附設讀報社及施行實費診療,並曾發行「實費診療券」。「實費」是須付費的,但據載應有補助,用意是要幫助窮苦民眾,義診醫師除賴和外,尚有陳英方、林篤勳、李君曜、李中慶、王倫魁、楊樹德、楊木、蘇炳垣、謝德斌、吳起材、李浚哲等,總共十二人。
  • 9月13日,中秋節,先生回憶過去十年來的中秋聚會,寫下〈中秋日回憶〉組詩。晚間,在水源地聚會,並合唱「台灣議會歌」,事後寫〈水源地一品會(中秋夜)〉。
  • 11月2日,文化協會第四回總會於彰化召開。
  • 11月8日,先生於文協彰化支部做通俗學術演講,題目:〈對人的幾個疑問〉。

1925年(32歲)
  • 1月1日,任文化協會大正十四年理事,此年任命理事六十八人。
  • 1月3日,先生於文化協會彰化支部做文化講演,講題:〈長生術〉。
  • 2月,與陳虛谷等人成立「流連思索俱樂部」。
  • 5月17日,四男悵生

1926年(33歲)
  • 1月16日,新文學運動理論健將張我軍來彰化拜訪先生,在其〈南遊印象記〉中就稱:「最引起我的興味的,是懶雲君的八字鬚。他老先生的八字鬚,又疏又長又細,全體充滿著滑稽味,簡直說,他的鬍子是留著要嘲笑世間似的。和我想像中的懶雲君完全不一樣」。
  • 4月13日,於彰化戲園演講,題目不詳,此次亦有閩江中學堂校長許紹珊及夫人蔣氏於彰化戲園演講[34]。
  • 5月15-16日,出席於霧峰萊園召開之文化協會理事會,小說〈赴會〉(未發表)即依此會為背景。
  • 8月23日,先生與吳石麟在彰化戲園發起初次「政談演說會」,當時先生曾發表開會辭,並親自擔任司儀(司會者),講演者有連溫卿、鄭明祿、洪石柱、彭英華、林冬桂、李仲慶、李金鐘。
  • 12月17日,長女鑄出生。

1927年(34歲)
  • 3月7日,四男悵去世。據哲嗣賴安說,先生曾刻一塊紅磚墓碑,上刻「聖潔的靈魂」,置於骨灰罈上。今存有一〈聖潔的靈魂〉的短文,當中說道:「良醫之子,多死於病。…不殺人不足以為良醫,這是世間的定論。別人猶可,況乃自己的兒子呢?在這十年間,別人且可勿論,因為未曾有過欲向我索債生命者,但自己的兒子已經藥殺了三個,這樣竟再有行醫的勇氣?唉!卻又捨不掉這名利兩收的行業」(前衛版二:228)。
  • 7月15日,堂弟通堯與劉素蘭結婚。
  • 8月18日,彰化「磺溪會」邀請各黨派在彰化座舉行「社會改造問題大講演會」,先生與邱德金被邀以同屬「新文協」與「民眾黨」的身份參加,不知何故未出席。

1928年(35歲)
  • 3月9日,參加民眾黨彰化支部在「彰化座」舉辦之自治制度改革政談演說會,講題:〈我們的政治的要求〉。
  • 先生幫楊逵、葉陶於居家附近租屋居住。
  • 9月19日,五男洝出生。
  • 10月31日,新文協於台中市醉月樓召開第二回全島代表大會,圖案為鐮刀和鐵鎚交叉在星章中浮現於紅底之一端的會旗被留置,最後並被命令解散。
  • 吳慶堂因「黑色青年聯盟」事件受牽連而入獄,遭拘約一年後獲釋,患腳氣病垂死,因先生的治療而好轉,賴燊回憶說吳氏:「是用擔架抬出來到我家父的醫院醫治的,家父俯身為吳慶堂治病,一言不發,滿臉漲紅,八字鬚不停地震動著」。

1929年(36歲)
  • 9月10日,長女鑄去世。
  • 11月3日,新文協第三回全島代表大會在彰化街的彰化座召開,楊老居任議長,賴和任副議長。在此次會中連溫卿遭除名。

1930年(37歲)
  • 3月26日,參與發起賴姓宗親會,今日舉辦開會式。《台灣新民報》306號(3.29):〈地方通信  賴姓宗親會,舉發會式〉:「各地宗親會的組織一時全盛,後雖稍見衰微,但至近來又再見興起。如彰化賴姓的人,因見他姓多有組會,故這回由賴天送、賴和、賴火、賴慈憫、賴萬海諸氏為發起籌備一切,已於本月二十六日午後三時在彰化南門之三山國王廟內舉開會式,頗呈盛況云」。
  • 3月30日,弟賢浦娶王敏川之女王氏閨秀。
  • 11月1日,新文協彰化支部舉行「打倒反動團體鬥爭委員會全島巡迴講演會」,日警肆意中止講演會後,還到「賴和醫院」搜查主辦人吳石麟,可見賴和醫院在日人眼中似乎是個「包庇」罪犯的處所。
1931年(38歲)
  • 1月5日,新文協第四回全島大會在彰化街戲園開會時,王敏川為議長,賴和則與鄭錦和擔任會計審查委員。
  • 1月16日,先生出席台灣民眾黨彰化支部黨員大會,並擔任議長。
  • 2月8日,次女彩鈺出世。

1932年(39歲)
  • 1月,先生與葉榮鐘、郭秋生等人創辦《南音》。名列「本誌同人」的還有:陳逢源、莊遂性、周定山、張煥珪、張聘三、許文遠、洪炎秋、吳春霖、黃春成等人[62]。
  • 6月1日,六男洪出世。

1934年(41歲)
  • 2月5日,六男洪去世。
  • 5月6日,「台灣文藝聯盟」在台中成立,先生擔任中部的聯盟委員(中部委員另有賴慶、賴明弘、何集璧、張深切),並兼常務委員(另有張深切、賴慶、賴明弘、何集璧四人),而發會式後在彰化溫泉開的第一次常委會中,原本公推賴和為「常務委員長」,但因賴和固辭,改推張深切出任。

1935年(42歲)
  • 12月28日,楊逵脫離《台灣文藝》,另出版和、漢文學雜誌《台灣新文學》,編輯有賴和、楊守愚、吳新榮、郭水潭、葉榮鐘、王詩琅、楊逵等十九名,至一九三七年六月停刊,共出刊十五期。在《台灣新文學》創刊號中就載明,投稿者將漢文原稿送至「彰化市市仔尾 賴和醫院」,由此可知賴和是擔任漢文編輯,另外和文詩的原稿則註明送至(台南)佳里醫院,其他的和文作品則寄給楊逵。

1936年(43歲)
  • 2月9日,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校長堀內次雄遊彰,先生與彰化地區醫師、同儕伴遊,在彰化孔廟攝影留念。先生就讀醫學校時,堀內教授藥物學及衛生學兩門,高木有枝校長退休後繼任為校長。
  • 5月9日,三女彩芷出生。同日櫪馬訪守愚,在賴和處吃飯,臨行還借去一筆回鄉旅費。《楊守愚日記》:「今天櫪馬來訪,在賴和兄處吃飯。臨行時,還借去了一筆回鄉的旅費。每一個文藝愛好者,路經本地,乏錢用,便找賴和醫院,真教他供不應求,無怪乎他父親時要罵他『不知錢銀好寶惜』,更無怪乎他當了廿年醫生,掙不上百石租了」(14)。
  • 9月2日,《楊守愚日記》上記載,先生招守愚一起改築店鋪:「晚,到賴和醫院閱報,賴先生招我一起改築店鋪(他有一間店鋪與我的鄰比),說要委託振業組合去承辦,而建築費按月母利攤還云。這我覺得不行。因為這裡的店鋪少有人租且房租也低,收入的租錢,抵不上還債,反而負了一身重累。不吃苦?」(63-64)。

1937年(44歲)
  • 2月11日,舊曆新正,吳新榮來彰化欲訪先生,遇賴通堯,偕訪先生並請先生書七絕一首相贈:「李豔桃濃跡已陳,寒梅零落委塵埃。枝頭燦爛紅雲麗,卻讓櫻花獨占春」[75]。先生當日欲前往台北。《楊守愚日記》上亦記載吳新榮來訪事,賴通堯招待到醉鄉去吃中餐,至十二時離開,轉往台中(139)。

1939年(46歲)
  • 3月,因患者感染傷寒初期症狀,未依法定傳染病規則向有關當局申報,遭重罰被迫停業半年。利用空閒與楊木(雪峰)赴日本旅遊,於日本時寄宿陳虛谷寓所,並轉滿州,往北京遊歷。
  • 9月28日,中秋節後一日,彰化「應社」成立。先生與其他八位也同是「流連思索俱樂部」的成員:陳虛谷、楊笑儂、楊雪峰、陳渭雄、吳蘅秋、楊雲鵬、楊守愚、楊石華,組織了一個詩社,由吳蘅秋取名為「應社」,取其「同聲相應」之意[79]。應社是接續明啟禎間人顧夢麟、楊彝、張溥等所創「復社」之「復興絕學」之義,「頗有興絕學於海濱,連聲氣以抗日,期台灣之光復也」的意味[80]。先生寫〈應社首集於小杏園感賦〉。

1940年(47歲)
  • 「賴和醫院」落成,周定山贈詩〈懶雲先生醫院落成賦祝〉,詩云:「貌存樸素骨聰明,小築居然結構精。閑療民窮忙聊病,此間動向繫蒼生」。

1941年(48歲)
  • 春,先生二度赴日,再次寄宿陳虛谷寓所,此行並與李中慶攜子賴燊、外甥林鍊成及李慶中子李崇仁留學。陳虛谷在先生離日歸台時有有〈送別〉一詩見贈:「三年滯異域,兩度見君來。此情良足慰,但恨不同回」
  • 11月,三弟賢浦因急病胃穿孔病逝,留下妻子與六歲的獨子鏋仁。
  • 在《台灣日日新報》擔任「婦人記者」的楊千鶴至醫院訪問先生,但採訪記事並無上報。
  • 12月8日,「珍珠港事變」當日,先生被日方傳喚,在不被告知原因下遭囚禁,此為先生第二次入獄,繫獄約四十多日。在獄中寫〈獄中日記〉(前衛版三:7-49),共三十九日,後因病體弱而停筆。

1942年(49歲)
  • 1月16-21日,期間先生病重出獄。
  • 11月,月底,先生因病住院於台北帝大附設醫院。

1943年(50歲)
  • 1月31日(陰曆12.26),先生因僧帽瓣閉鎖不全逝世於自宅。
  • 2月3日,舉行公祭,由林獻堂主祭,據稱參加喪禮者有五百多人[91],沿路並有彰化民眾路祭,出殯時由謝雪紅、石錫勳拿孝燈,葬於八卦山上培元中學後方的「羅厝墓」(劉厝墓)。

賴和生平賴和與台灣文學